来,我们一起出门
 
 

 

梦园“香格里拉”稻城纪行(转载)

by 阳光路上 2001.8.1

作者 晓书

向往那片神秘的高原已经很久了,自从听了那个传奇般的故事,看了那本动人心魄的画册以后。

故事说:本世纪初,大批西方传教士和探险家陆续进入中国,他们的足迹几乎深入到了这个古老的东方之国的每一个角落。有一位名叫约瑟夫。洛克的美国人,于1922年来到中国西部考察,他此行的目的除了传教之外,还要为美国农业部和哈佛大学阿诺德植物园收集植物标本,以及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撰稿。1928年他做为第一个外国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冒着生命危险,首次进入“位于云南中甸东北方向,靠近木里王国西北部的贡嘎岭地区”。围绕着被当地人尊为神山的三座雪峰转了一圈,并将他的所见所闻发表在《国家地理》杂志上。他在文章中写道:“那一地区在地图上还是空白。光荣属于美国国家地理协会:对那片未知领地的地理发现,以及不仅用黑白胶片,而且还用自然色彩胶片拍摄到了那里无与伦比的壮丽景色。”

后来,有一架英国飞机在从中国飞往印度的途中发生故障,失去方向,不得不迫降在中国西部的一个山谷中,这些英国人吃惊地发现他们来到了一个异常美丽的地方,高耸的雪峰,蓝色的湖泊,茂密的森林,幽深的峡谷,还有碧绿的草地和清清的河流……,他们向当地人打听这是什么地方,由于语言不通,只听见一句“香格里拉”……于是他们把这个地方叫“香格里拉”。当他们被解救回去以后,讲述了他们所见到的一切,竟然与洛克文章里描写的景象几乎一模一样。

三十年代初,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由此激发出灵感,创作了轰动一时的纪实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这个故事很快又被搬上舞台和银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香港企业界巨子郭鹤年在世界各地创办的数十家“香格里拉”酒店,更使这一美名风靡全球,引得更多的人们纷纷到中国西部去寻找那个似梦似真的“香格里拉”。然而山高路远,加之过去土匪出没,外面的人很难进入那片地区。

时隔半个多世纪以后,一个象洛克一样执著的中国人---著名探险摄影家吕玲珑,无意中闯入了这块神的领地。他深深地被这里的绝世风光所震撼、倾倒,并且全身心地投进了它的怀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拍成了大型画册《稻城----在那遥远的地方》。这本配有英、日、藏、汉四种文字的画册1996年4月一面世,立即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兴趣,有关专家学者惊喜地发现:这不就是人们寻找多年的香格里拉吗?

6月里一个清新的早晨,我终于出发,随成都中国光大国际旅行社组织的考察团,朝着那“遥远的地方”奔去,千里迢迢去圆我的“香格里拉”之梦。不知是不是巧合,七十年前的这一天,那个叫约瑟夫。洛克的勇敢美国人也正好启程,向着和我同样的目标进发。

车刚进稻城地界,就见路两边聚集着不少藏民,男的个个显出康巴汉子的威武剽悍,女的则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从头到脚披金挂银,而且手捧哈达。他们是在等着迎接新来的活佛,明天将要举行盛大的活佛坐床仪式,全县范围内的欢庆活动要持续三天,其盛况仅次于当年班禅莅临稻城。这个人口不足三万的小县,藏族占96%以上,都笃信佛教,且教派众多,全县共有大小寺庙14座,其建筑之宏伟,壁画之精美,历史之悠久,文物之丰富珍贵,如若不是亲眼所见,真难以相信在这般偏远的地方,竟有如此发达的宗教文化。

一切安顿妥当,我们又抓紧时间开赴有名的茹布卡温泉,距县城仅四公里的此处温泉水量充沛,水温达68度以上,且不含硫磺,纯净无味,可直接饮用,现在县里已将温泉引到县城内,作为居民的日常用水,仅此一点,就足以羡煞我们这些成天为水质担忧的都市人,这儿还是藏民的们的天然浴场,我们去的时候,就看见一群孩子光着屁股在一个大水坑似的池子里嬉戏。据说这个村子里的人常常是不分男女老幼一起在温泉边洗浴,吕玲珑就曾经在这曾拍到过奇异的“天浴”场面。

为了方便客人沐浴,村里人在离温泉不远处盖了一排简易浴室,每间浴室里有一个两米见方的浴池,可容纳4至5人,泉水通过一根水管引入,又不断地从池的另一端流出,使池内的水一直保持循环清洁。在池子里泡一会儿,便觉浑身通泰,疲劳顿消,出浴后身上不粘不腻,皮肤摸起来柔软光滑,整个人都变得神清气爽。有个开玩笑说,这个时候再丑的女人看上去都象出水芙蓉,这话虽说有点夸张,但守着这等天赐良泉,附近的人大多长寿确是事实。

日瓦乡的呷拥村是进入亚丁自然保护区的必经之地,也是进山公路的“终点站”,余下的20多公里崎岖的山路,只能走路或骑马进去,在这样高海拔的地方,空手走路都直喘粗气,除了当地的老乡和来朝山的藏民,谁还敢负重爬山?我们十多个人,加上行李、给养、帐篷、睡袋、气垫床等物品,一共租了30匹骡马,蒙蒙细雨中,我们的马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从未骑过马的我,也只好硬着头皮壮着胆子,开始了“马背上的旅程”。

骑马由蒙自峡谷进入贡嘎银沟,首先看见的便是沟口一座接着一座用片石堆成的嘛呢堆,这里既是神山的山门,也是神河---贡嘎银河的出口处,因此藏民用嘛呢堆来作为醒目的标志,寄托他们对神山圣水的崇拜之情。门神“知火扎郎”的名字也就是此处的地名,贡嘎银河则是由三座神山融化的雪水汇集而成,沿河而上就可以到达神山脚下。

所谓沟,实际上就是一条长长的河谷地带,它的两边是陟峭的山峰和茂密的森林,不时有松鼠、猕猴、鹦鹉、野鸡等出没林间,显得生机盎然,谷底的河水随着山势的起伏,时而激流飞瀑水花四溅,时而浅吟低唱流水潺潺,沟边崖旁怒放的山花和盛开的杜鹃争奇斗妍,高大的杉树,苍劲的松柏,挺拔的栎树,婀娜的高原柳,以及各种叫不上名的植物葱翠欲滴,特别另人称奇的是这里的高山落叶松,它的松枝上寄生着一种被称为“地衣”的绿色苔藓类植物,就象用一缕缕丝线织成的薄纱衣,披在松树身上,随风飘拂,袅袅娜娜,好似林中仙子翩翩而降。

最变化莫测的是高山峡谷的天气,俗话与说“高原的天,孩儿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水光潋滟晴方好”,转眼已见“山色空蒙雨亦奇”,早上出来穿毛衣,中午只能穿衬衫,到了晚上又得披上大衣了,这一地区属高原季风气候,海拔高差达4000米以上,气候带呈垂直分布,因此我们在一天之内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温差变化也不足为奇了,特殊的地理地貌构成了亚丁自然保护区所独有的“三山各有形,四时不同景”的自然景观。

黄昏时分,我们终于到达宿营地---仙乃日山脚下的冲古寺接待站,此刻神山完全隐没在烟雨迷雾中,什么也看不见。有两个喇嘛冒雨迎上来,将我们一一扶下马,然后给每个人献上洁白的哈达。向远方的客人表示欢迎和祝福。

我们围座在一间小木屋内,一边哄烤被雨淋湿的衣服、鞋袜,一边听喇嘛讲神山的传奇。

我正听得入神,不知谁在外面叫了一声“雪山出现啦!”我赶紧跑出去一看,雨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了,天空变得晴朗湛蓝,云雾在迅速散去,就在我们住地的对面,一座巍峨的雪山正在显现,它离得那么近,我似乎能感觉到它清爽的气息,可它又是那么高不可攀,这就是海拔6032米的仙乃日,为三座雪山之最,这时斜阳为它镀上了一层金边,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晶莹剔透,宛如一座冰雕玉砌的水晶宫殿。在它的下方是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翻卷的林涛似乎正托起仙乃日从茫茫林海上冉冉升起……此时此刻,我仿佛听见一首大自然交响曲在天地间唱响,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我心灵所受到的震憾,所有赞美之词都显得那样苍白,我不由自主地葡匐跪拜在它的脚下,象一个虔诚的朝圣者,被它的魅力彻底征服。

正当物我两忘之际,只见一群藏族姑娘欢笑着从我身边跑过,她们背着水桶拿着盆盆罐罐,奔到河边去舀河里的水。我这才发现,从雪山上流下的雪水突然间变成了牛奶一样的乳白色,仙乃日就象一只巨大的乳峰,正汩汩地流淌着甘美的乳汁。面对如此美景,我惊诧莫名,向导告诉我,今天恰好是藏历4月15日,是释迦牟尼佛降生、成道和涅磐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仙乃日神山上流下来的水就会变成乳白色。过去藏民每逢这时都要到河里饮对圣水、沐圣浴,以求神灵赐福。想不到我们运气这么好,碰上了这样一个吉祥的日子,按佛家的说法,这就叫缘份,既然如此,我便顾不得河水冰凉刺骨,也跳了下去,还用矿泉水瓶子装了一瓶,准备带回去让亲朋好友也能得到圣水的恩泽。

第二天,我们告别了晨曦中刚刚苏醒的仙乃日山,踏上了“转山”的路程。据说转一次念青贡嘎日松贡布,相当于念一亿嘛呢的功德,转三次即能消除屠杀八条人马的罪孽。洛克就曾在他的文章里说,当年盘踞在这一带的土匪,烧杀抢掠之后,又不断转山来赎所犯下的罪恶。

转山又分“大转”和“小转”即围绕呈“品”字形排列的三座神山转一圈,一般需要两天时间,“大转”则是差不多走完整个贡嘎岭地区,那至少要10天左右,我们时间有限,只能选择“小转”。

因为三座神山都在亚丁村境内,亚丁自然保护区也就因此而得名。亚丁村只有几十户人家,居住的相当分散,他们都过着半农半牧、自给自足的生活,想想这么美的地方却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不免替它惋惜,但如果有朝一日这里象其它旅游区一样游人如织,那真不知是福兮祸兮?

人困马乏之时,远远地我们看到了另一座雪峰的尖顶,它象一柄利剑刺破青天,在正午的太阳下闪着耀眼的光芒,它兀自挺立在群山的怀抱之中,那雄伟的山势,不凡的气度,给人以君临天下的之感,不用问,这一定是海拔5998米的金刚手夏诺多吉。

当我们下午到达被三座神山环绕的洛绒牛场时,终于见到了被洛克誉为“举世无双的金字塔般的”央迈勇。它与仙乃日、夏诺多吉遥遥相望,互相呼应,各展风姿、央迈勇与夏诺多吉有着相同的高度,却有着不一样的神韵,如果说充满阳刚之气的夏诺多吉是一位英俊少年,那么蕴含阴柔之美的央迈勇就是一位纯洁少女。

当晚,我们在洛绒牛场露营。在这样美妙的夜晚,面对着雪域神峰,我默默地许下一个心愿:但愿这片最后的净土能够成为永远的“香格里拉”。

洒满阳光的路上/放飞心情/倾听鸟儿的歌唱/大山的低语/浪花的问候/你就会快乐起来……


本贴由阳光路上于2001年8月01日在〖深圳磨房〗发表.


(C)Copyright 2000 深圳磨房网站版权所有
本站文章、照片的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与版主及作者联系。

webmaster@doyouh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