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我们一起出门
 
 

 

关于长江三峡的一些个人感受

by 深圳小熊

驴友卓一韦问:
随着工程进展,三峡风景会怎么减少、变化?
我听说还有八百多天可以看到三峡,
不知说的是全部还是一部分。
另外,当地的文物都怎么办了,安全转移了吗?

我通过这次在三峡边的行走,对三峡有了感性认识,有些个人感受,一并谈谈。

如果珠穆郎玛峰降低2000米,只是一座普通的山峰

在《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书中,那些花费经年代价,打双份工攒钱,为了就是到达这个世界之颠,其实作者也说了,从山体来说,珠峰山体臃肿,并不是很漂亮,没有慕士塔格的冰山之父的威严,但她是地球最高峰,到达了这里,就可以最近距离的触摸天空,而这就足够她成为登山者的最高梦想了。

三峡也是这样,在离江面几十、上百米的沿江栈道上徒步行走,感受历史的风云突变,沧海桑田;亦或是乘着小船,在江边游荡,仰视岸边高耸的峰崖,远眺远处巫山神女的风采,这一切都因为山高水低,峡谷纵深。

而如果“高峡出平湖”,这不过是个大水库,或许出现了不少的世界第一,但三峡的风采将不再,一切归于平庸。想象那大轮船在水面上航行,桅杆的高度都超过了巫山的神女,何等景象。

个人认为有多少文物被埋在水低,有多少古迹被毁都是其次,百万移民的安置是最重要的,不过国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三峡建设的静态投资900亿,动态投资2000亿,其中400亿为建设费用,其他的为移民安置费(具体数字记不一定准确),当我看到这些数字时是比较感动的,当然具体落实是另外的事了。

三峡一带沿江两岸都是高山,两边居住的人民并不是在一个很好的生存环境中,安置到一些条件更好的地方未尝不是一种新生,而且长江水质污染厉害,就是两岸的渔民生活条件也不好,当然,这种移民和我在鄱阳湖候鸟保护区吴城镇退耕还湖建的安置房是两种意义了,一个是要改变自然面貌,移民;一个是改变后,受到自然的报复,大水,湖泊面积减少,失去调节能力,又遵循自然规律,移民。

当然,以我这个外行看,三峡地貌确实很适合修水库,两边高山象天然的大坝,以上是个人意见


(C)Copyright 2000 深圳磨房网站版权所有
本站文章、照片的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与版主及作者联系。

webmaster@doyouh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