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我们一起出门
 
 

 

“逍遥阳朔”之三:惊艳遇龙河

by 十一郎 2001.2.18

昨天那个万里无云的晴空,没有留下丝毫的迹象。一早,天又回复阴阴的面孔。
早上10点,吃过早餐从黄超的KARST BAR出来,骑了独行马那辆至TOP的山地车出发往遇龙河。

老马他们今天去探洞,走的也是这条线路,但只到五分之一处,所以他们步行。

出阳朔西街口,右转上蟠桃路,至农行左转几十米见多叉路口,直驱对面。再见交通局后,沿右手伸往山中的宽阔土路,开始行程。
一路上是2、3米宽的颠簸土路。经过骥马村,过岔路走右手,再经朝阳村和XX村,略有泥泞。路旁坐侧有三、四座小石拱桥,非常有田园特色,谋杀底片若干。继续往前,忽见水泥桥,秀丽、纯净的遇龙河铺排于面前。水泥桥共有两座,都是拍片的好地方,遂大肆抹杀底片。遇龙河景色巨美,远胜于漓江,完全是没有污染的仙境。第二座水泥桥后,是大石村,远眺效果佳。

不过水泥桥,一直骑下去,看见炊烟袅袅的旧县。

据说旧县是老的阳朔县城。如是,则交通情况不符其地位,想必是许久前的事吧。

旧县的布局非常疏落,由几个自然村连接而成。旧县最大的姓是黎姓和毛姓,其余陈、龙、周俱为小姓。

在旧县的路右(北部),是黎姓人家聚集的地方。有黎氏祠堂,建筑古色古香。正门上书“进士”和“文魁”两幅古旧大字,应是当年黎氏人家鼎盛时期的写照,据说该门出过进士,于此地而言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祠堂正门左右还依稀有“打倒美帝”和“打倒苏修”的班驳红字,墙上隐约还有些改革初期的标语,历史很巧妙地凝聚于此。祠堂内荒而不败,右廊下有一石碑,刻于民国二十六年,记述了黎氏人家的由来、族轨和外姓的进驻,是民俗研究的素材。文笔文、白兼杂,文采欠缺,可知黎氏后代人才凋零。

离开旧县,寻往遇龙桥的路径。村民们并无统一说法,汇集得知均为田埂小径。出旧县的土路,转右后上一开凿的山口,接下去都是下坡。左转过渔民村(哪来的水?)和南门村,见一株张扬古树,再右转很快到达公路,出口左侧几百米既是白沙镇。

此时中午1点,遇龙河暂到此告别。下次再探往遇龙桥的路线。


本贴由十一郎于2001年2月18日在〖深圳磨房〗发表.


(C)Copyright 2000 深圳磨房网站版权所有
本站文章、照片的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与版主及作者联系。

webmaster@doyouhike.com